中藥提取物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
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中藥進出口額為19.8億美元,同比增長23.94%。作為中藥中占比最大的出口商品,中藥提取物的出口額達6.9億美元,同比增長17.1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李昱表示,中藥提取物是中藥出口的主流,2015版藥典中將會大幅增加相關品種。
傳統市場成為拉動出口增幅的主要力量。據了解,目前我國中藥已出口至16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地區是中藥出口的傳統市場,也是主要市場。2014年上半年我國中藥對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為9.2億美元,同比增加26.3%,占比達61.78%。日本、中國香港、韓國、越南就占據我中藥出口五大市場中的4個席位。
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堅實,由當初單一的針灸醫療服務產品帶動中藥產品出口的模式,逐步向醫療、教育、科研、貿易和文化全產業鏈模式邁進。去年,商務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4個部門共同制訂《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力爭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出口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
中藥進出口貿易的提升,離不開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動。醫藥產業是一個資源依賴性產業,傳統方式主要是靠天吃飯,以野生資源為原料,而自從實現中藥現代化以來,中藥工業2013年超過5500億元,年均增長率20%。針對中醫藥產業存在的資源特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支持,不斷加大科研和產業促進方面的力度,支持中藥材種苗繁育和生產基地建設,有力地促進中藥農業的發展,產業技術水平逐步提高,標準體系逐漸完善,規模效益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得到保障。
中藥類產品包括中藥材、中成藥、中藥保健品、植物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產業是“朝陽產業”,占據中藥類產品出口比例最大,比例接近一半。2010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額達8.2億美元,2011年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12年植物提取物外貿增幅放緩,出口額為11.6億美元。2013年植物提取物進出口額14.12億美元,同比增加21.3%,占中藥商品出口額的45%。中藥提取物是中藥出口的主流,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進行2015版《中國藥典》的修訂工作,繼2010版藥典新增27種之后,2015版藥典計劃大幅新增中藥提取物品種。植物提取物作為目前中藥領域最有可能實現國際化的子行業,新政將帶動產品的質量提升,加快實現中藥的國際化進程。
植物提取物是我國中藥出口行業中發展最迅速的一個產業,國家主管部門的政策合力有望加速產業的健康發展。作為中藥產品的出口大類,植物提取物標準的缺失限制了醫藥行業的發展。而醫保商會于2013年9月發布了首批植物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這對于行業無疑是個重大利好。該標準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植物提取物質量標準體系,填補國內植物提取物標準的空白,并且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準入機制,加強行業企業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下半年,醫保商會將與美國藥典委員會簽署協議,共同制定植物提取物標準,并籌備編輯雙方認可的《植物提取物專論》,進一步規范植物提取物國際貿易。此外,2014年下半年醫保商會將與海關總署共同編寫《植物提取物海關編碼歸類手冊》。據了解,該手冊涵蓋265個大宗植物提取物出口產品,將于明年6月正式出版發行經發行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出口編碼歸類誤判情況發生的幾率,利于出口企業公平競爭。作為目前中藥領域最有可能實現國際化的子行業,標準的發布將帶動產品的質量提升,加快實現中藥的國際化進程。這次制定的植物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是針對面向國際市場的出口產品,適用于產品出口歐盟、美國等國際市場。
中藥提取物在我國有三方面的用途。一是做中成藥,目前的中藥產品多以原藥材入藥或初級提取物入藥;二是保健食品領域,國內的保健食品長期延續了中成藥的模式,對成分或標志物要求不高;三是功能食品和日用化妝品。這主要體現在:中醫藥的優勢和特點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如對中醫藥優勢與特色的認識不深入、不準確,缺乏科學數據支持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使得報批時存在立題依據不充分、復方臨床依據不足、有效部位和成分篩選不充分、基礎研究和臨床療效研究欠缺等問題。同時,企業對中藥新適應癥、新研究成果等創新領域關注不夠,“二次科研”的積極性不高,對藥材基原、產地對質量的影響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重視不足。
提高標準也意味著又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目前國內從事中藥提取物的上市公司,有康恩貝、天士力、尖峰集團、交大昂立、萊茵生物等??刀髫愂菄鴥茸钤玳_發銀杏葉制劑的公司。交大昂立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企業,主要產品有羅漢果提取物、青蒿素等。萊茵生物主導產品有紅景天提取物、羅漢果提取物等,是國內有能力生產最齊全品種植物提取物的企業之一。
新政策實際是要求中藥企業對生產的最終產品負責,加強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從原材料提取生產到制成藥品都要歸公司自己管理。從中后期的形勢來看,隨著國際經濟的持續好轉,傳統市場也逐漸回暖,業界普遍表示看好。另外,行業各項利好措施的出臺,也對中藥提取物的發展起到積極有力的推動作用。